中國茶葉五千年?
「茶」──中國最具代表的歷史結晶之一。
《茶經.六之飲》中記載:「茶之為飲,發乎神農氏。」傳說中,五千年前,神農氏煮水時,偶然有茶葉飄入沸水,飲後神清氣爽,從此開啟了人類與茶的不解之緣。
隨著絲綢之路與海上貿易的興起,茶葉走從中國傳至中亞、印度、阿拉伯地區,再遠播歐洲與非洲,在不同的國度孕育出各具風格的茶藝文化,如我們現今熟悉的英式下午茶、日本茶道,到印度的奶茶,演變出豐富多元的風貌。
每年的5月21日是聯合國所訂定的「國際茶日」(International Tea Day),提醒世人重視茶葉背後的歷史與文化價值,從茶園到茶杯的旅程,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與汗水,交織成跨越文明的日常,成為世界各地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說到茶文化,「港式飲茶」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茶文化之一,在香港,「飲茶」不僅是一種飲品習慣,更是一種生活方式,從清晨到中午,茶樓內人聲鼎沸,點一壺熱茶,配上兩件點心,便是香港人生活中最熟悉的日常風景。
所謂「一盅兩件」,正是飲茶的基本單位:一壺好茶,配上兩款點心,簡單卻充滿講究。
然而,也不是每一種茶類都適合搭配點心,以茶中所含的單寧酸為例,它具備去脂解膩的效果,而單寧酸的含量會隨茶葉發酵程度而降低,因此,港式飲茶中常選用未發酵的綠茶與半發酵的烏龍茶,這些茶類保有較高的單寧酸含量,有助於消脂解膩。常見的搭配茶款包括:香片、烏龍茶、菊花茶、普洱茶及菊普茶。
跟著采悅軒,了解茶葉與茶點的搭配。
飲茶嗎?
歡迎前往采悅軒中餐廳,在茶香繚繞間,品味港式點心的細緻精巧,感受茶文化的深遠底蘊,這不只是一場味覺的饗宴,更是一段穿越時光的文化品味之旅。
-茶與點心的門道-
香片-清新淡雅,適合搭配腸粉、燒賣等細緻小點,口感層次更為分明,是不少飲茶老饕心中的經典搭配。
烏龍茶-入口清香、韻味悠長,與蟹黃燒賣、蝦仁燒賣等鮮味突出的海鮮類點心相配,能襯托出海味的鮮甜而不搶味,恰到好處地提升整體風味。
菊花茶-香氣雅致,適合搭配芝麻球、家鄉鹹水餃等油炸點心,其清香能有效去除油膩,飲後口腔清爽,餘韻悠長。
普洱茶-醇厚回甘,具有幫助消化與消除脹氣的功效,適合搭配如炸春卷、叉燒酥等油脂豐富、口味濃郁的點心,不僅解膩,還能提升食物的香氣與層次。
菊普茶-融合普洱的厚重與菊花的清香,口感協調,適合搭配各式點心,因其廣泛適配性與宜人的風味,也成為許多茶樓最受歡迎的茶品之一。
看似隨意的搭配,實則其實蘊含深厚講究,從茶香到點心的口感層次,每一口,都是對傳統飲茶文化的致敬,也正是港式飲茶令人著迷的地方。
采悅軒中餐廳
樓層:東館4F
營業時間:
午餐:11:30 AM-2:30 PM
晚餐:5:30-9:30 PM
電話:03 620 6000 轉采悅軒中餐廳
Image by Raiza Azkaril、MYKOLA OSMACHKO on Pexels
※提醒您,瀏覽本網站時請關閉Google自動翻譯,避免資訊錯誤。
※To avoid any information discrepancy, please turn off Google translate while browsing through the website.
你知道嗎?除了華人會吃粽子以外,其實在日本、越南甚至遠至祕魯也都有吃粽子的文化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