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ook

一探清朝樓房裡的農業縮影

採訪:黃喆亮、王昱登
撰文:黃喆亮
攝影:董昱


一棟清朝的樓房,各式農具從屋內滿至巷子,一張二十公分見方的木板隱而不顯地掛於門楣,上頭寫著「豐益號」。這間老樓房委身於中央路的小巷,俗稱叫做「屎溝巷」。

屎溝巷,即中央路57巷,據傳是過去清朝時期挑夫將城內水肥外運的道路。當時水肥是農民的肥料來源,每日清晨城門開啟後,便有大量的農民從城外進城來承接挑夫的水肥。日久屎溝巷便群聚了許多農具製作與販售的店家。在過去,北至新豐紅毛港、南到竹南後龍的農民皆至此採買農具用品,營業時間更是從早晨五點至晚上九點,可見往日的盛況。游老闆說,小時候在巷內嬉玩時,可是人擠人車水馬龍呢!

游老闆是第四代的經營者,如同許多的老店現任經營者,年輕時便出外打拼,退休後才回到老店接手經營。老闆笑說,當初從老爸接手這間老店時,只有兩個月的交接期。老闆原先所學的是企管,回到老店後便將所學的知識與思考應用於老店的經營。他認為「做生意,不是要把自己覺得最好的東西推銷出去,而是替消費者找到他們所需要的,滿足消費者的需求。」每當店裡沒有顧客所需的物品,他便會出外打聽尋找有在製造的老師傅與工廠。

農具行是過去農業社會生活樣貌的縮影,每項物件都環繞著過往習俗的故事。老闆熱心第一一介紹物件的用途,例如:米篩用於新娘出閣,遮住頭頂,象徵禮敬天公、不與天公爭大;竹編魚簍巧妙的設計讓魚只進不出,則看得出先民生活的智慧。

懸掛於門口的芒草掃把,在傳統習俗中不只用來打掃,掛於屋內更有避邪震煞的作用。今年之前,店內的芒草掃把都是向一位高齡八十多歲的老師傅購買。只是老師傅今年行動不便了,不好去採集芒草,且芒草掃把的需求也越來越少,索性不做了。老闆今年只得向中國的工廠進貨。


●豐益號:新竹市中央路57巷13號



見域工作室

見域是一群來自各地,關心文化與城市議題的夥伴,共同創辦「見域工作室」,期望「讓認識新竹變有趣」。

工作室位於新竹北門大街,租下一棟老屋後,親手粉刷整理,活化為文化空間「見域亭仔角」:舉辦講座、導覽等實體活動,讓來訪的人們在此休憩交流。更發行《貢丸湯》地方生活誌,強調獨立,主題性的編採介紹,讓來自各地的旅人認識新竹。

《貢丸湯》第二刊新竹老店專題之二

窺探農業社會的樣貌 豐益號

●了解更多「貢丸湯」
●文章授權自見域工作室「見域Kendama粉絲專頁」
●參考資料:新竹市文化局《新竹市 百年老店 流金歲月》

您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

/files/article_1484833765wn461k75_l.jpg